(文末附有注释;本文非常扯,我的写作能力太差,没能很好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,请酌情阅读)
最近处理了一系列
这篇文章的起因是云鹏的这篇文章《告别——陪伴近十年的「淀粉
关于少电与我的关系,我在
那么这篇文章,不是来回忆我与少电,而是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审视少电与淀粉,淀粉与淀粉。
对于淀粉一词,一个非常直观并且容易理解的概念是,它是一种标签,少电杂志粉丝的标签。这一理解是天经地义的,也是淀粉这一概念的起点。但是,这一理解太过于显然,以至于掩盖了淀粉这一概念的重要内涵,即淀粉是作为社群文化概念存在的淀粉。
与我同龄的淀粉如今大多走向、也或者即将走向大学,那么淀粉这一概念确是与我们渐趋远离了。这倒不是说,我们许久没有订阅杂志,也没有什么交集了。而是说,虽然我们在理论层面仍旧有着淀粉这一身份,但却不会以「我是淀粉」作为自己的动因行事了。
我要说的是在很多老淀粉那里,少电的科技咨询转型,丢失技术内容的批评并不罕见。更有有以「接力曾经的少年电脑世界」为口号建立的《淀粉月刊
倘若我们重新审视那个时代,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的一片勃勃生机并非由于技术传统带来。事实上,很多非技术淀粉也为这一生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那片生机是淀粉社群的生机。
所以
但是老淀粉社群也确是消亡了。第一点便是入口的关闭,在
老淀粉社群消亡后,在这残骸上诞生了无数小圈子。社群是围绕主题而存在的,而圈子确实围绕人际关系。所以建立在老淀粉社群的残骸上诞生的新圈子们,必然由于心理惯性仍带有某些淀粉色彩,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色彩也会一点点消去。所以论坛比群聊天然 更容易形成社群,而后者则是圈子的摇篮。正如如今的
淀粉社群是淀粉的社群,淀粉是社群的淀粉,不仅仅是少电的淀粉。老的淀粉社群已经永久的消亡了,新的又看不到成立的希望,所以我们感觉不到生机;即便新的社群建立,也不是我们熟知的那个社群了——尽管他仍名为淀粉。
注释 《少年电脑世界
》 : 一个以介绍电脑知识为初衷的杂志,曾出现在中小学订书单上。简称“少电” 淀粉: 《少年电脑世界》杂志读者的称呼 54df:即「我是淀粉」论坛,一个盛极一时的非官方淀粉论坛 qsqkbbs:即「青少期刊」论坛,青少期刊的官方论坛,不仅限于《少年电脑世界》杂志,但主要用户为淀粉 丢丢、疾风等: 《少年电脑世界》杂志的编辑 云鹏、约修亚_RK(RK) 、Zyxwvu(zyx) 等:淀粉